info@aseanbiz.news
洞察东盟经济脉动,赋能企业全球布局
info@aseanbiz.news
洞察东盟经济脉动,赋能企业全球布局

平衡双赢:雪州拟提升外国企业门槛,护航本地韧性发展

随着马来西亚雪兰莪州经济迅速增长、外资企业涌入,使本地中小企的生存空间受到日益挤压...

随着马来西亚雪兰莪州(Selangor)经济迅速增长、外资企业涌入,使本地中小企的生存空间受到日益挤压。

近日,雪州政府宣布将检讨外国企业在本州设立业务的门槛与相关条例,并提议调整商业执照审批准则、设立企业最低资本准入门槛、明确股权架构限制,同时加强执法。

这一举措旨在平衡“吸外资”与“护本地”的双重目标,增强本地产业竞争力,推动外资与本地技术合作,构建兼具国际竞争力与本地韧性的经济体系。

雪州背景:高收入州与外资集中双挑战

雪州是马来西亚的经济引擎之一。2023年GDP贡献占全国25.9%,并跻身“高收入州”行列。然而,随着企业审批门槛较低,大量外企进入制造、零售、装修服务等领域,一些企业通过低价倾销、不合规用工扰乱市场秩序。本地中小企业首当其冲,反映出应对之策刻不容缓。

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中总)霹雳区与巴生区分会已正式表示,将与州府配合提出建言,建议设立更高的最低资本准入门槛、限制外企持股比例,并严厉打击非法外劳及倾销行为。

政府建言:设门槛、控审批、补执法

1. 修订商业执照审批制度

中总建议州府与各大商会共同商讨商业执照审批机制,在审批中优先考虑本地企业,同时对新批外国企业设置额外评估指标。如对外资经营者,增加合规性、技术与本地合作模式的审核。

2. 设定最低资本与本地股比

建议将外资企业注册资本最低门槛设为 500万令吉,并要求股权至少 50%由本地伙伴持有,以保障本地参与度。

3. 限制外企经营行业范围

在零售、家具、装修等领域,建议限制外资从事直接终端服务业,避免低价倾销与压缩市场空间的行为。一旦发现违规经营,应依法严惩,并设立举报机制。

4. 加强执法与监管配套

中总建议设立专门监管机构,监控外企是否聘用非法劳工、未依条例操作等违规行为,并配合执法部门采取快速惩处措施,维护市场公平环境。

政策目标:双轮驱动战略布局

雪州政府此番举措由州投资、贸易及交通行政议员黄思汉率先提倡,旨在实现以下几大目标:

  1. 增强本地企业韧性
    提升本地中小企参与市场竞争的实力,强化其在高附加值领域的竞争力。
  2. 吸引高质外资
    强调只有具备技术转移、高附加值能力的外企才应进入市场,提升整体产业升级水平。
  3. 促进产业链融合
    鼓励外资与本地企业合作,通过技术、管理、资本互补,实现双赢。
  4. 构建可持续生态
    通过门槛与监管,禁止短期炒作与掠夺式经营行为,确保市场秩序与长期发展稳定。

黄思汉指出:“我们欢迎外资,但不是无差别引入。我们要的是与本地企业共同成长、可持续发展的高质合作伙伴。”

本地反映与行业回应:合作态度积极

中总总会长吴逸平也表示,随着SST改革、电子发票、电费调整等政策相继推出,中小企业已承受诸多压力,期望政府完善外资设立机制,减轻不公平竞争压力。他强调:“我们不仅要捍卫中小企,也要搭桥引资,共享市场红利。”

家具业公会也提出具体建议,如外资注册资本不低于500万令吉、本地持股不低于50%、强化审查无证外劳等,并呼吁政府迅速执行。

国际经验:借鉴他山之石优化配套

雪州政府参考国际经验,拟引入以下措施:

  • 分级设立门槛制度:对不同产业(制造、高科技、服务业、零售)设定差异化资本与股权要求;
  • 审批评估机制:引入技术、环保、就业贡献等多维评分标准;
  • 动态审查制度:依据企业扩张与经营行为,随时调整牌照与资本条件;
  • 联动联营机制:鼓励外企在设厂初期必须与本地技术企业合资经营,推动技能与科技合作。

通过这些机制,可确保外企带来的技术与资本惠及本地经济,而不是导致市场失衡或资源掠夺。

对东盟与全国的启示:可复制模式

雪州作为马来西亚经济龙头州,其制度创新具有示范效应。在东盟层面,这种“引资+保护+合作”模式也可作为其他国家借鉴。特别在经济转型期,各国普遍面临:

  • 外资涌入与中小形式间的平衡;
  • 市场秩序与产业升级间的协调;
  • 区域产业链的联动发展路径探索。

若能将这些机制纳入国家政策层面,便可推动区域经济共同体在市场竞争中实现真正互补与共赢。

未来挑战与政策展望

尽管政策思路明确,但落实过程仍面临诸多挑战:

  1. 法规修订需时:需州议会通过法规修订,且联邦层面商务部、投资协调机构须配合;
  2. 监管能力待提升:需加强执法机构、商会、业界的协作与资源支持;
  3. 外商意见与影响:需与大外企和国际商会沟通,确保他们认可该政策框架;
  4. 脱盲潜在冲突:平衡吸外资和保护本地企业之间的张力,防止引擎转向而后劲不足。

但只要雪州政府结合技术、投资、教育、财政等多部门发力,推出配套扶持机制,本地企业可在外资环境中不断成长,形成产业合作的长期优势。

吸资不等于放水,创新监管将成增长新动能

雪州此次修订外企政策,并非逆全球化,而是更为成熟的“择优引资战略”。通过设定更高门槛、强化审核、公平执法,吸引高质资本与技术,同时保护地方经济活力,将有助于建立一个更公平、更有韧性的市场环境。

这不仅是雪州的制度创新,也是全国乃至东盟在经济发展中,构筑“双赢平衡”示范路径的典型案例。唯有吸纳优质外资,配合本地企业发展政策,才能打造真正兼具国际竞争力与本地韧性的经济体系。

如需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东盟财经智库 ASEANBIZ.NEWS
编辑:ASEANBIZ 编辑部

【资料来源】南洋商报、中总官方文告、隆雪家具公会、雪州政府、黄思汉访谈、SELANGOR投资指南等公开资料整理。

最新消息
马来西亚人力资源部正式宣布,将修订《国家技能发展法案》(ACT 652),以允许国家技能证书(Sijil Kemahiran Malaysia,简称SKM)的最高等级晋升至博士级别...
越南作为东盟新兴制造与消费大国,近年来持续释放外资利好政策,以吸引高质量投资并促进本地产业升级。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越南吸引外资总额...
第十三大马计划不仅是一份国家发展蓝图,更是企业抓住未来十年红利的路线图。它释放了五个清晰的关键词:绿色转型、数字经济、技职教育改革、社会包容、区域均衡发展...
随着东盟国家日益成为全球绿色转型的焦点,日本企业正逐步加大在柬埔寨的投资力度,尤其是在清洁水供应和电动汽车制造领域。这不仅标志着日本对东盟新兴市场...
除了K‑Pop风靡全球,韩式炸鸡与汉堡连锁品牌Lotteria(乐天利)也正在用快捷美味抢占东南亚市场。韩国乐天集团旗下的快餐巨头Lotteria近期宣布,其首家大马分店将...
沙地阿拉伯领先的可再生能源企业国际电力与水务公司(ACWA Power)正式宣布将马来西亚作为其东南亚地区的区域运营中心(Southeast Asia Hub),此举不仅体现了马来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