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投资、贸易与工业部长东姑扎夫鲁宣布,一项总投资达 100 亿令吉的战略项目已启动,宣布马来西亚将携手 NVIDIA 与 YTL Power International Bhd(杨忠礼集团)打造东盟 AI 枢纽。该计划包括在柔佛古来的绿色 AI 数据中心园区建设首座 AI 超级计算机、部署 NVIDIA GPU 系统并开发本土大型语言模型(LLM),进一步夯实国家在区域数字经济与技术创新中的战略地位。
三方联手:绿色动力下的 AI 基础设施革命
作为该计划核心的企业,YTL Power 正在于柔佛古来建设 YTL Green Data Center Park,该园区将配套容量达 500 MW 的太阳能发电系统,为 AI 数据中心提供可持续电力来源。据官方资料,该园区已吸引 Sea Limited 与多个国际企业入驻,是东盟首个以可再生能源驱动的 AI 数据园区。
NVIDIA 作为全球 AI 计算领导者,将提供其最新一代的 GB200 Grace Blackwell 超算平台,并通过 NVIDIA DGX Cloud 托管基础设施。据 NVIDIA DGX Cloud VP Alexis Bjorlin 表示,马来西亚将成为亚太首批部署该平台的国家之一,目标在 2025 Q3 前上线 “ILMU 1.0” 马来语主权 LLM 模型。
该 AI 超算系统峰值算力超过 300 exaflops,支持大型语言模型训练,具备 30TB 快速内存与量子互联架构,堪称区域最高规格。
政府支持—RM10 亿注资关键政策保障
东姑扎夫鲁表示,此项目得益于首相安华·易卜拉欣的国际外交推动。他称,与 NVIDIA CEO 黄仁勋及 YTL 管理层的会晤成果转化明显,促成该战略合作的快速落地。该项目不仅代表高科技投资,更具政策背书与国家发展意义。
他进一步指出,政府将协同本地科技企业、供应链厂商、中小承包商共同建设 AI 生态,并通过税务优惠与投资配套形成支撑体系。
战略意义:柔佛与新加坡协同 布局区域 AI 中心
FT 报导指出,多个国际科技巨头包括 TikTok 母公司字节跳动与微软也已在柔佛布局 AI 数据中心,合力推动该区成为东盟数字枢纽。柔佛是继新加坡之后投资增长最快的地区,2022年外资达RM588亿,2023年维持强劲。
新加坡因土地与能源限制,于2019至2022年暂停新建资料中心,而马来西亚柔佛凭借政策宽松与资源优势迅速成为替代增长点。两地形成“互补共赢”模式,吸引更多跨国企业以“Singapore + Malaysia”战略搭建区域技术供应链。
东盟定位:迈向区域 AI 卓越中心的跳板
马来西亚此次与 NVIDIA、YTL 的合作,标志着国家战略从制造业基地转向高科技枢纽式发展。政府同时支持本地半导体与 AI 初创技术生态成长,便利跨行业企业接入数据服务与云计算资源。
该项目还结合东盟“友岸化(friendshoring)”政策趋势,加速全球技术企业在区域布局 Malaysia 的 AI 算力能力,为东盟国家提供AI数据基础设施与人才培训平台。
挑战与可持续性风险管控
尽管投资规模宏大,但政府与企业需面对诸多审慎挑战:
- 能源供应可持续性:尽管园区以太阳能为主,AI数据中心仍高度耗电,需确保长期清洁能源供应;
- 水资源与环保争议:如 FT 提及,行业对环保要求正在提升,柔佛仍有煤电依赖问题。
- 人才瓶颈与本地化能力:建设及运营需大量数据科学、高端工程人才,政府需加大培训与 STEM 教育投入;
- 区域竞争与政策冲突:马来西亚需与新加坡、印尼之间保持政策优势与跨境协同。
未来机遇:构建政商共创的数字生态系统
项目启动后预期在未来3年内实现以下成果:
- 建成第一个面向东盟的超大规模 AI 数据园区;
- 发布政府主导的 “ILMU 1.0” 马来语大语言模型;
- 吸引至少 RM20 亿科技初创与高科技企业关联投资;
- 培育 AI 技术学院或研究中心,培养逾万人次数据与技术人才。
该战略计划若能成功落地,将为马来西亚持续提升区域技术话语权,并为东盟国家提供共享 AI 生态与基础设施平台。
战略评析
马来西亚此次与 NVIDIA 和 YTL 的合作,不仅是一次高额资本与技术引入,更代表一条由政府推动、企业执行、本地生态建设的区域发展路径。通过绿色 AI 基础设施、主权型 LLM 模型、“Singapore+Johor”互补布局,国家正试图将柔佛打造为东盟 AI 运算与创新枢纽。
面对资源挑战与区域竞争,政府与业界需同步推动监管、环保、人才与基础设施协同增长。本项目如能按计划推进,将成为东盟乃至亚太地区数字经济与 AI 技术合作的样板。
如需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东盟财经智库 ASEANBIZ.NEWS
编辑:ASEANBIZ 编辑部
【资料来源】:中国报、Bernama、Astro AWANI International、Reuters、Financial Times等公开媒体报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