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如何走出国门、打造国际认可的企业品牌,成为越南本地企业亟需破解的战略课题。近日,由海外越南企业家协会、《越共电子报》及相关单位联合举办的“越南企业品牌在国际媒体中的定位”座谈会在胡志明市召开,为本地企业的品牌出海提供了新方向、新思路。
本次会议吸引了来自越南各地的企业领袖、媒体代表、学界专家等三十余位嘉宾参与,聚焦“如何借助国际媒体进行企业品牌定位”这一核心议题,展开深度交流。会议认为,品牌力不仅代表企业竞争力,更关系国家经济软实力。
国际传播的重要性:从胡志明主席的洞察谈起
胡志明国家政治学院国际合作司司长黄文义在会上指出,早在20世纪初,胡志明主席就已认识到国际舆论对国家地位的关键作用。他巧妙运用新闻传播手段,把越南的声音带向世界舞台,是国家传播战略的奠基者。
他强调:“当下越南企业要在全球赢得尊重,必须善用媒体这个工具,塑造符合时代潮流的国家企业形象。企业的品牌出海,不只是商业行为,更是国家发展的文化输出。”
越共电子报主编:品牌定位等于国家愿景延伸
《越共电子报》主编阮功勇则从品牌传播的角度切入,提出“品牌塑造”与“品牌定位”是企业走出去的双轮驱动。他指出:
“一个优秀的品牌,首先必须拥有商业道德、质量保证和负责任的文化基础,其次才是如何通过媒体讲好故事、传播理念。”
他呼吁更多越南本地企业加强与国际媒体的合作,通过海外媒体平台,把品牌的核心价值、产品特色和社会责任展现出来。
品牌缺位:越南企业的隐形短板
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坦言,越南作为新兴制造中心,近年来在农产品、食品加工、纺织、智能手机等领域快速崛起,但“有产品、没品牌”的问题依然突出。
据越南工商部统计,越南出口企业中拥有独立国际品牌的比例不足10%。虽然“Made in Vietnam”在全球采购链中曝光率逐年提升,但真正被消费者记住的品牌仍然屈指可数。比如越南的咖啡、腰果、燕窝、荔枝等产品往往被外国中间商贴牌销售,无法享受品牌溢价。
利用国际媒体:打造“品牌越南”的路径
专家指出,要解决上述问题,企业应采取“双线并行”的传播策略:
1. 本地建设、国际传播
企业必须在本地打造真实可验证的品牌基础,包括:产品质量、供应链可追溯、环境合规、劳工友善认证等;再透过国际媒体、海外社交平台或商业论坛,将品牌故事讲出去。
2. 与专业机构合作
不少海外媒体、投资者与消费者更信任第三方机构的背书。企业可与越南驻外使馆、行业协会、媒体合作伙伴合作,统一输出形象,争取在海外主流财经或消费平台刊登品牌专访与案例分析。
3. 结合国家软实力战略
越南国家品牌发展战略(Vietnam Value)强调产业与文化并重。企业可通过参与国际展会、设立体验店、支持公益项目等形式,把企业愿景与国家形象捆绑传播,形成“品牌越南”整体印象。
企业声音:传播价值不止于销售
现场的企业代表也分享了实际经验。一位来自胡志明市的食品出口企业负责人表示:
“过去我们只专注出口数量和订单增长,但在进入欧洲后发现,没有品牌就没有议价能力。如今我们投资官网、社媒和英文内容,主动接受BBC越南版与越南驻外商会安排的海外专访,效果立竿见影。”
另一位电动车制造商代表补充道:“打造品牌不止是广告预算的问题,而是一个系统工程。你要让世界知道你是谁、为什么值得信赖。”
国家平台与政策支持:推动品牌国际化
为了强化本地品牌国际化,越南政府近年来已出台多项配套政策:
- 国家品牌项目(Vietnam Value Program):提供对参与企业的形象设计、海外推广补贴等支持;
- 越南工商部与媒体合作计划:每年发布海外专题,介绍重点行业品牌;
- 数字外交平台:鼓励驻外机构协助企业在国际组织、展会中发声;
- 中小企业品牌孵化基金:支持出口导向型企业开展品牌策划、注册、营销培训等工作。
通过多部门联动,越南希望将本地企业从“代工制造”逐步提升为“品牌主导”。
从“出口量”到“品牌力”的跃迁
此次座谈会释放出清晰信号——越南企业要在全球竞争中站稳脚跟,品牌力才是核心竞争力。而品牌力的打造,离不开国际媒体的“放大镜效应”。
只有同时具备产品硬实力与品牌软实力,才能在国际市场取得更长远的影响力。未来的越南,不仅要是世界的工厂,更要成为“品牌的策源地”。
ASEANBIZ.NEWS评论观点
越南企业的国际化正在从“出口导向”转向“品牌驱动”。本次座谈会揭示,国际媒体不仅是企业传播的通道,更是国家形象与企业价值共同成长的平台。对于马来西亚等其他东盟国家而言,越南的经验也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参考路径。
如需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东盟财经智库 ASEANBIZ.NEWS
编辑:ASEANBIZ 编辑部
【资料来源】:越南通讯社、越南人民报网等公开媒体报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