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求激增反促价格战,大马燕窝业呼吁转型与规范
面对中国市场对燕窝需求骤增,马来西亚与印尼燕窝加工行业本应乘势扩展,却意外掀起“抢单式”价格战。业者之间互相压价输出,导致批发价腰斩。大马燕窝总商会呼吁业界切勿陷入“内卷”,应以稳定供给、产品升级与市场多元化路径突围,才能避免毁掉百年品牌形象。
中国需求猛增,却引发备货争夺
根据大马燕窝总商会总会长马珪福指出,中国市场近年来消费持续增长,带动印尼与马来西亚加工厂竞相收购燕窝加大。为保订单、维持工厂运转,部分企业采用低于市场价出货策略,却不曾预料到引发恶性降价竞争。
低价潮涌动时,大马燕窝产值虽有短期货出增量,但却触及行业信任底线,损害品牌信誉。
价格战的隐忧:品质缩水与信任断裂
马珪福警告,舍弃价格的策略并非长久之计。他强调:“以牺牲价格换订单并非长远计划,大马与中国市场仍稳定,没必要互相恶性削价。”
在低价压力下,燕窝质量可能被牺牲,甚至出现滥用“血燕”染色、注水等违规操作,严重影响大马燕窝在消费市场的形象。更有可能让长期品牌价值归零,使未来的价格恢复和市场拓展难上加难。
产量下滑与结构调整:全球共识空间更大
马珪福透露,燕窝产量正持续下降:印尼约由20年前的1000吨跌至当前600吨,大马从700吨降至约400吨。产量稀缺下,价格应更具支撑力,却被行业自行打压,浪费扩张良机。
相反,大马燕窝商会建议业者走出单纯价格竞争的思路,探索更具潜力的两条路径:
- 高值替代产品:如鲜炖燕窝、萃取保健品、生物活性提取等高附加值下游产业;
- 开拓新兴市场:除中国外,积极进入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进口潜力国家。
呼吁制定行业规范与品牌保护机制
为逆转当前乱象,大马燕窝总商会也正推动行业标准建立,包括:
- 统一等级标准与溯源机制,避免“乱价+假货”蔓延;
- 强化对加工厂“正规注册+中国许可”备案管理;
- 加强市场执法力度,打击“血燕”“贴码”等违规标签行为。
这些措施意在保护行业生态与唤醒消费者信任,从根本上维护长远竞争力。
东盟区域比较:价格战非幸事,越南正值压力山大
印尼产量最大,马来西亚第二,而今年越南亦积极进军燕窝市场。但越南业者同样面临价格压力和规则空白问题。
中国一季度进口燕窝557吨,同比增23%,但越南仅占其中两吨。虽增长潜力存在,但定价竞争让越南品牌难以实现结构升级。在大宗市场集中度高的格局中,业内普遍预计,若大马与印尼无法止跌,区域共同品牌将停滞。
未来方向:品质优先、标准护航、市场多元
为重塑行业生态,业界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同步发力:
- 品质回归优先
投入质量检测、溯源管理与合法证书,争取品牌溢价; - 研发下游产品
深耕高端场景应用,如饮品、胶囊、护肤品等跨界产品; - 多国市场并行
投入营销与认证资源,拓展欧美与东盟市场,分散依赖与风险。
马珪福指出,中国龟龄市场虽大,“但市场成长不能建立在价格战的基础上”。相反,应让价格回归“长期价值订价机制”,不断扩大中国以外新兴市场渠道。
别让“低价”毁了一代金丝燕
燕窝作为传统食补之一,我们不能因短期“抢单”追价便毁掉它的尊贵地位。只有构建健康、可持续且具品牌影响力的市场,才能使玄鸟之礼穿越地域与时代。
马来西亚与印尼业者若能同心协力建立行业透明度与品牌壁垒,就能方向一致——让燕窝价格回归到应有的尊严位置,让消费者愿意买单,让文化与产业得以永续延续,走得更远。
让我们在高价时代,不因低价迷失;在中国需求上升之际,不让燕窝成为“贱卖的商品”!
如需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东盟财经智库 ASEANBIZ.NEWS
编辑:ASEANBIZ 编辑部
【资料来源】:南洋商报、The Star、红点新闻、星洲日报等公开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