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aseanbiz.news
洞察东盟经济脉动,赋能企业全球布局
info@aseanbiz.news
洞察东盟经济脉动,赋能企业全球布局

从潮玩到文化资产:Labubu背后的奢侈品跃升逻辑

Labubu 从娃娃变成“资产”,在全球二级市场上频频拍出数万、甚至几十万人民币的高价,成为年轻人追逐的新一代“身份象征”...

作者:温斯钦,国际战略研究学院主席

在传统认知中,奢侈品是爱马仕、劳力士、LV等顶级品牌的专属名词。但近年来,一个原本定位于潮流玩具圈的IP角色——Labubu,却突破次元壁,从娃娃变成“资产”,在全球二级市场上频频拍出数万、甚至几十万人民币的高价,成为年轻人追逐的新一代“身份象征”。

那么,为什么一个“卡通小怪兽”能跃升为被收藏、被投资、甚至被尊为文化标签的奢侈现象?这绝非偶然,而是文化消费与资本逻辑在新时代交汇下的必然结果。

作为一名深耕政商学三界、同时关注产业趋势与文化现象的战略顾问,我认为,Labubu的爆红背后,其实揭示了五个值得中小企业、品牌方、乃至政策制定者深思的底层逻辑。

Labubu不是玩具,而是文化投射的“身份编码”

首先,我们必须理解,在这个消费升级、价值多元的时代,产品的核心早已不只是“功能”,而是“意义”。

Labubu并不“好玩”,也不“实用”,却承载了年轻世代以下几种心理投射:

  • 童趣自我:在高压社会中寻找安全感;
  • 亚文化认同:对主流美学与价值的温柔叛逆;
  • 收藏欲望:参与一种“圈内懂、圈外不懂”的稀缺性游戏;
  • 阶层标识:拥有特定版本即代表某种品位与能力。

这不是一只公仔,而是一个“文化镜像”。当文化成为价值的承载体,Labubu就不再是商品,而是一种社会密码,一种身份证明。

背后操盘术:品牌、限量、叙事三位一体的“奢侈品模型”

Labubu的爆红并非偶发,而是精准设计的文化资本变现路径,具备以下三个关键操作逻辑:

1. 品牌制造:以“THE MONSTERS”宇宙为母体,创造连续性角色生态

让收藏者感觉自己不是“买玩具”,而是“参与一个文化世界”。

2. 限量发行:每一代作品数量极少,甚至通过盲盒、抽签、限定等手法制造“社交稀缺感”

这正是奢侈品的经典策略:有钱也不一定买得到

3. 故事包装:Labubu并非空洞IP,而拥有完整世界观、背景故事、人物设定

品牌不断强化其“独立、孤僻、温柔又强大”的人格属性,让粉丝产生情感认同。

这三项组合,恰好与Hermès等奢侈品品牌策略高度重合——本质不是“产品”,而是“信仰” + “资产” + “故事”。

从潮流到收藏:年轻人的“另类理财教育”

许多父母难以理解:为什么孩子愿意花几千、几万买一个“怪兽娃娃”?但这其实折射出一个新的消费现象:年轻人正在以“文化+投资”的方式参与资产游戏。与传统收藏不同,Labubu具备以下几点吸引力:

  • 低门槛启动:首发价低,适合“尝试性投资”;
  • 高流通性:二级市场活跃,具备短期变现能力;
  • 社交属性强:可晒、可炫、可圈层传播;
  • 价值曲线陡峭:特定限量款可短期内翻数倍。

这其实也是一种“入门级金融认知教育”,让年轻人初步理解价值、稀缺、估值、流通、拍卖、供需的游戏规则。

商业启示:中小企业如何打造自己的“文化资产”?

Labubu不是唯一,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从文化走向资产的IP。那么问题来了:中小企业如何复制这类成功经验?以下是我的几点建议:

  1. 产品不再是终点,要构建故事+社群
    商品只是入口,品牌必须要有“叙事能力”。
  2. 善用限量与稀缺机制,放弃“通货逻辑”
    销量不等于价值,价值来自“选择性分发”。
  3. 把用户当粉丝,而非买家
    打造“参与感”胜于功能满足,建立“使用者共创生态”。
  4. 敢于塑造文化个性,拒绝“中性化”
    越有棱角的品牌,越能形成独特的文化磁场。
  5. 不盲目追大市场,精耕“圈层生态”
    Labubu靠的是“小圈强粘性”,不是“大众高曝光”。

政策建议:文化产业应纳入“新奢侈品战略”视角

作为一名教育与政策研究者,我也呼吁:政府在扶持文化创意产业时,不应再用传统“制造业”或“文艺工程”思维看待潮流经济。

文化IP、本土设计、创意品牌已是“轻量级出海”的重要抓手。建议:

  • 成立“文化资产培育基金”,扶持具商业潜能的潮流品牌;
  • 推动“创意+金融”机制,让年轻创作者懂定价、懂资产化;
  • 鼓励大学开设“文化经济”与“IP投资”课程,提升全民文化资本认知力;
  • 将Labubu等现象作为案例,纳入企业家教育与中学投资素养启蒙中。

Labubu只是起点,文化的价值将不断升维

Labubu从潮玩到文化资产的过程,表面看是一种“爆款逻辑”,实则是文化经济在新世代的深层重构。

这启示我们:未来最值钱的,不是生产力,而是“定义力”;不是你能做什么,而是你能让世界相信它“值得被拥有”。

在文化成为资产的今天,任何企业、个人、甚至国家,都该重新思考:你的产品,能否成为一种身份象征?你的理念,能否成为一种被收藏的力量?

如需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东盟财经智库 ASEANBIZ.NEWS

最新消息
越南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发布第126-KL/TW号结论,提出通过废除区级治理、合并省份以及重组乡级行政单位,来推动国家治理的精简化与现代化...
在全球财富管理竞争中,新加坡凭借其稳健监管、税收优势和完善生态,继续稳坐区域财富枢纽位置。最新版家族办公室(Family Office)税务激励政策...
在全球化与区域竞争加速的时代,马来西亚要保持经济活力,必须确保发展的成果不再只集中于少数群体,而是能让更多人共享。这正是第十三大马计划的战略深意之一...
照相馆,本该是定格笑容与记忆的地方。人们走进去,是为了留下最美好的瞬间,留住与家人相聚的时刻。然而,当我看完这部戏,却深深感受到另一种刺痛...
人工智能(AI)技术正被企业广泛部署于生产力工具,成为创造高附加值岗位的新引擎。然而,尽管具备巨大潜力,许多企业在实施过程中仍必须面对重重挑战...
在饮品赛道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当下,源自马来西亚的茶饮品牌——茶仙子(Beutea),正以“中式茶文化新表达者”的姿态,加速走向全球舞台。茶仙子控股私人有限公司正式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