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名医药公司——中国医药系统有限公司(China Medical System Holdings Ltd,简称CMS)正式向新加坡交易所(SGX)递交申请,计划通过介绍方式(introduction listing)在SGX主板进行二次上市。此举不涉及新股发行,但却在当前中美地缘紧张、企业“出海”路径多元化的大背景下,释放出中资企业在资本市场重构中的重要信号。
CMS此番赴新挂牌,不仅是中资医药企业全球化的新尝试,更是中国企业金融布局从“北向(美股、港股)”向“南向(东盟资本市场)”战略调整的缩影。
项目概况:CMS为何选在此时南向“登陆”SGX?
据新加坡交易所(SGX)公告与《路透社》6月24日新闻稿指出,CMS此次申请在新加坡主板上市,采取“介绍上市”的模式,即不发行新股、不筹资,仅以在港股挂牌的母公司身份直接挂牌交易,未来视市场情况考虑是否增发或融资。
CMS董事会表示:“此次上市旨在拓展公司在东盟的资本知名度,增强公司与新加坡及区域投资者的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CMS目前已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867),市值超过450亿港元,主要专注于处方药、器械及慢病管理,是中国处方药市场的重要参与者。该公司在马来西亚、印尼、越南均已设有分销代理机构,早期便启动“药品出海”模式。
中企为何“青睐”新加坡资本市场?
当前,多家中国企业正重新考量其国际上市结构。SGX正成为中资公司理想的多元化融资平台,主要原因有:
1. 政策稳定 + 金融开放
新加坡政治稳定、法律健全、监管灵活,具备与国际金融接轨的机制与环境。例如,在中美关系反复之际,SGX未出台针对中资企业的特别限制,使其成为一个“避风港”。
2. 接轨RCEP + 区域红利释放
随着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全面生效,中国与东盟的经贸联系空前紧密。新加坡作为东盟金融枢纽,成为中资企业争相登陆的重要平台。
3. 医疗健康“东南亚化”提速
医疗器械、仿制药、慢病管理方案等中国医药企业产品日益受到东南亚市场欢迎,企业同时在本地展开并购、渠道建设与注册备案,在此背景下,资本层面的融合顺理成章。
CMS出海路径分析:制造+研发+流通三位一体
根据CMS发布的招股补充资料,公司目前的“出海东南亚”战略围绕三大支点:
1. 在地注册与本地化营销
CMS已在马来西亚、印尼、越南建立本地注册代理公司,并针对高血压、糖尿病、抗感染等高发慢病产品,推动区域备案与合规销售。
2. 扩大在地临床试验网络
CMS正携手新加坡生物医药机构,共同开展新一代缓释药物的临床适应性研究,以获取东盟国家食药监许可,形成区域标准。
3. 与本地资本合作设立基金
媒体透露,CMS正计划与新加坡金融机构合资成立“健康产业基金”,以并购形式推动更多中国医药中间体及原料企业落户马来西亚与菲律宾。
更多中企跃跃欲试:二次上市“南向潮”成型
据SGX本月初透露,已有至少5家中资公司计划赴新加坡二次上市,涵盖生物科技、SaaS软件、智能制造等行业(其中1家为深圳新材料企业,1家为杭州AI教育企业)。这显示中国企业对新加坡金融市场的认知和战略布局正在大幅提升。
此外,腾讯、字节跳动、美团等大型科技平台也在新加坡开设区域总部,并以债券融资、私募基金等方式嵌入东盟市场,这些都为中企南向发展提供了金融基础与政策背书。
投资者信心增强,新加坡或成“东盟纳斯达克”
新加坡交易所CEO近日在媒体采访中指出:“SGX未来三年将引入更多区域性龙头企业,目标成为‘东盟的创新资本市场’。”与此同时,SGX已与深交所、港交所展开绿色债券及医疗健康估值合作计划,为更多中资企业铺平“透明化”、“制度化”的海外融资通道。
展望未来:CMS上市背后的多层意义
CMS新加坡挂牌,不仅是一个医疗企业资本运作的动作,更具以下几重战略含义:
- 标志中资“出海”从产品走向资本整合阶段;
- 验证东盟已从“出口市场”变为“资本落脚地”;
- 体现RCEP效应下,马来西亚、新加坡在全球化格局中占位增强;
- 为更多中企提供资本路径示范,特别是轻资产、高技术类企业。
中国医药系统赴新加坡二次上市,是中国企业“南向金融战略”日趋明朗的最新印证。它不仅为CMS自身在区域市场的拓展奠定资本基础,也为中资企业提供了多元出海的新路径。
未来,随着中资与东盟资本市场融合加深,我们将看到更多“香港+新加坡”、“中国+RCEP”模式的企业崛起。南向战略,不仅是地理选择,更是全球化资产结构的新布局。
如需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东盟财经智库 ASEANBIZ.NEWS
编辑:ASEANBIZ 编辑部
【资料来源】:Reuters、SGX官网公告、The Straits Times、新华网财经等公开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