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温斯钦,国际战略研究学院主席
照相馆,本该是定格笑容与记忆的地方。人们走进去,是为了留下最美好的瞬间,留住与家人相聚的时刻。然而,当我看完这部戏,却深深感受到另一种刺痛——在战乱年代,照相馆也可能成为苦难与死亡的见证。
在影片里,那些定格下来的影像,不再是幸福的留存,而成了生命最后的痕迹。看着一张张照片,我不禁想起历史上真实的惨剧:南京大屠杀,以及二战期间马来西亚华人遭遇的抗日屠杀。
南京大屠杀:血迹斑斑的记忆
1937 年的南京,曾是一座繁华而宁静的古都。可当侵略者铁蹄踏入,六个星期的惨绝人寰,将城市变成了一座人间炼狱。三十万无辜平民与战俘,被屠杀、奸淫、焚毁。
我想起一位幸存母亲的影像:她怀里抱着年幼的孩子,眼神里没有泪水,只有深深的空洞。那空洞,不是冷漠,而是超越痛苦的麻木。这就是战争的残酷——它剥夺的不仅是生命,还有人性最基本的尊严。
马来西亚的抗日岁月:被遗忘的血泪史
在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同样流淌着血泪。二战期间,日军南侵马来亚,华人因支持抗日,被大规模清算与屠杀。史称 “肃清大检证”,短短几周内,数以万计的华人被处决。
在柔佛、森美兰、霹雳与槟城,无数家庭在清晨还坐在餐桌前,却在傍晚时分失去了父亲、兄长、儿子。那些还在茫然等待的母亲与孩子,等到的不是归家脚步,而是冰冷的噩耗。
如果说南京大屠杀是世界历史的伤口,那么马来西亚抗日华人的血泪史,就是我们民族共同记忆中,一段必须铭记却常常被遗忘的章节。
这是人类共同的创伤
二战期间,全球 80 多个国家和地区、约 20 亿人口被卷入其中,面对法西斯侵略,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奋起抗争。
在马来西亚,同样经历了日军入侵,无数民众惨遭屠杀、家庭破碎。这段历史不仅是中国的记忆,更是马来西亚乃至全人类的共同创伤,必须被铭记。
同时,3000 多名南洋华侨青年毅然组成 南侨机工,奔赴滇南,在被称为“死亡公路”的滇缅线上冒死运输物资。短短三年间,他们运输了 50 万吨战略物资,1000 多人永远长眠途中,用生命写下了抗战史中最悲壮的一页。
影像与记忆:为何不能忘?
为什么照相馆里的影像如此震撼?因为它让我们看见:历史上的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 南京大屠杀的 “30 万”,不是冰冷的统计,而是30万个家庭的破碎。
- 马来亚肃清行动中的 “数万”,不是模糊的记录,而是数万双至今无人归的眼睛。
影像提醒我们:这些不是遥远的过去,而是八九十年前,真实发生在我们父辈、祖辈身上的苦难。
铭记,是为了不再重演
为什么要一次又一次提醒大家记住这些血泪?
不是为了仇恨,而是为了警醒。
战争的残酷在于,它让文明瞬间崩塌,让人性变得最丑陋。倘若我们遗忘,那么下一次的残暴也许会以新的形式再次出现。
- 铭记南京,是为了提醒我们尊重生命。
- 铭记马来西亚华人的抗日血泪,是为了提醒我们珍惜和平。
- 铭记南侨机工的牺牲,是为了提醒我们勇敢与团结。
反思当下:我们如何面对历史?
今天的世界,依然有冲突、依然有难民、依然有战争阴影。作为后人,我们虽然远离了战火,却不能远离反思。
- 我们要反思:在今天的社会里,是否依旧存在歧视与分裂?
- 我们要反思:面对不同族群、不同信仰时,是否真正做到尊重?
- 我们要反思:当国家再次面临外部挑战时,我们是否能像先辈一样,守护家园?
历史从未真正远去,它以另一种方式提醒我们:和平来之不易,团结至关重要!
照相馆的警示
照相馆里的照片,定格的不仅是面孔,更是历史的见证。它让我们看见:笑容可以被定格,苦难也可以被定格。区别在于,我们如何选择记忆。
作为这一代人,我想对大家说:铭记历史,不是为了仇恨,而是为了守护未来。
让我们记住南京大屠杀的血泪,记住马来西亚抗日战争中被屠杀的华人同胞,记住南侨机工的牺牲。让我们在和平的今天,懂得感恩,更懂得守护。
因为只有铭记,我们才不会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让更多年轻人认识这段历史,让记忆化为责任,让反思转为力量。
如需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东盟财经智库 ASEANBIZ.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