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饮品赛道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当下,源自马来西亚的茶饮品牌——茶仙子(Beutea),正以“中式茶文化新表达者”的姿态,加速走向全球舞台。8月29日,茶仙子控股私人有限公司(Beutea Holdings Sdn Bhd)正式宣布未来数年将在东南亚及亚太地区实施大规模扩张计划,预计门店总数将从现有70家扩大至近300家,并积极布局澳洲、日本、越南、泰国及毛里求斯五国市场,成为中茶品牌“出海东盟”的典范之一。
明星单品崛起:茉莉葡萄一战成名
数据显示,在2024年5月至2025年4月的一年内,茶仙子的爆款饮品“茉莉葡萄”共计售出102万9121杯,荣登东盟地区最畅销茶饮单品榜单,为其品牌国际化打下坚实基础。作为一个融合传统与现代、兼顾味觉与视觉的产品,“茉莉葡萄”精准击中年轻消费者对“健康+口感+颜值”的全方位需求,也成为茶仙子加速出海的信心来源。
出海战略:多元化渠道布局五国市场
茶仙子的国际化策略并非一时兴起,而是通过系统性布局逐步展开。目前,该品牌已在新加坡建立首个海外据点,并计划通过商场门店、移动售卖亭、旗舰店与概念店等多种形态,形成灵活、高效的市场渗透模式。这一模式不仅可快速测试各地消费者偏好,也具备较强的本地化适应能力。
在品牌执行董事黄爱群(Jess Wong)看来,茶仙子的国际化布局背后,是其对品牌核心定位的持续坚守与文化输出的坚定信念。她表示:“我们已经为下一阶段的增长做好准备。茶仙子不仅仅是一杯茶,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与文化体验。”
文化驱动:从武夷山走出的“东方茶灵感”
作为主打“高品质中式茶饮”的品牌,茶仙子特别强调原料溯源与工艺传统。据介绍,所有核心茶叶原料均来自中国福建武夷山及云南高山产区,采用手工采摘+现代工艺还原方式加工,确保茶饮天然、健康、无添加。其研发团队也不断探索中式茶与新世代口味的结合点,推出如乌龙桂花、红茶拿铁等创新产品,拉近年轻人对传统茶文化的距离。
这一“茶文化+现代科技+社交体验”的品牌哲学,精准对接当下全球新中产的消费趋势,在饮品同质化严重的赛道中形成差异化竞争壁垒。
店型创新:打造都市人“慢生活”的第三空间
除了产品本身,茶仙子的门店设计同样传达出浓厚的东方文化意蕴。品牌团队将传统中式茶馆元素与现代极简美学融合,每一间店铺都以“温暖、静谧、疗愈”为主题,提供消费者放松、交流、沉浸的空间体验。
这种以“茶+空间+文化”的复合体验,也成为许多消费者“打卡”的理由之一。门店不再只是购买饮品的场所,而是成为连接人、连接文化的城市节点。在马来西亚市场,茶仙子已逐渐积累起一批忠实用户,其品牌社群也在本地化运营中逐步壮大。
本土扎根,区域辐射:从马来西亚走向世界
作为中资背景在马创立的品牌,茶仙子以马来西亚为跳板的国际化路径具有高度战略价值。黄爱群表示,马来西亚拥有多元文化土壤、完善商业基础设施与稳定消费市场,是开展中茶文化输出和零售业态试点的理想地点。
随着首站新加坡试水成功,茶仙子即将迈向澳大利亚、日本、越南、泰国、毛里求斯五个国家市场。这不仅有助于扩大品牌影响力,也将检验其在不同文化、消费结构和法规体系下的应变能力与运营韧性。
多元盈利模型:茶饮+零售+供应链一体化
在商业模型层面,茶仙子并未局限于门店零售,还同步发展包装饮品渠道,布局超市、电商与便利店网络。同时,其供应链体系也逐步成型,从原叶采购、工厂灌装、物流分销到终端呈现,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闭环。
这种“茶饮+茶品+文化衍生品”的多元收入结构,使得茶仙子具备更强的抗风险能力与规模化复制潜力,也成为其他正在寻求“出海”的中资品牌可借鉴的模板。
一杯茶饮的“出海”启示
茶仙子的国际化进程不仅是品牌层面的成功尝试,更是“中茶出海”战略路径上的关键样本。在传统茶叶出口模式之外,如何借助现代零售体系、消费趋势与文化软实力,构建属于中国茶的新叙事与新体验,茶仙子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在“健康+文化+体验”的大趋势下,以茶为媒的国际市场空间仍待挖掘。从东盟五国,到全球新中产聚集的高端市场,中式茶饮的黄金时代或许正在开启。
如需转载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东盟财经智库 ASEANBIZ.NEWS
编辑:ASEANBIZ 编辑部
【资料来源】:东方日报、南洋商报、Beutea 官方资料等公开媒体报道整理。